崔鏏《仕女圖》
為了介入高層次的文人圈,她們除了頗具姿色外,還要刻苦于筆墨技法的練習;
在與文人的交往中,她們又獲得了藝術熏陶。
她們在雅集筆會中,聽到的是文人們對藝術的真知灼見,觀賞到的是文人們的助興之作,甚至她們還可以得到文人們在筆墨方面的直接傳授,如明代南京名妓林奴兒在史廷直、王元父的教授下學習繪畫,朱斗兒向陳魯南學畫山水小景等。就這樣,妓女們能詩擅畫,雖然是一種幸運,但其實也是為滿足男人的特殊需要而產生的現象。就這樣,一個妓女畫家群便從普通妓女中分離出來,她們在身份上仍為妓女,但她們的精湛藝術卻使她們作為女藝術家而流芳千古。妓女畫家的題材范圍要比閨閣畫家窄得多,她們主要表現蘭、竹,因為它們似乎更適合妓女畫家的創作。一來,蘭以其清幽,竹以其虛靜被歷代文人贊譽為“君子”,通過表現有君子風范的蘭竹,可以標示出她們自身雖墜入青樓,但仍不失高潔情懷的特殊心態。二來,當繪畫作為文人雅士與妓女間交流的一項重要文化內容時,蘭竹以形象簡單,創作用時短,縱情涂抹三二枝,便可形完氣足的特點,而吸引著妓女們為之創作,以助一時之興。
馬守真
小字玄兒、月嬌,號湘蘭。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她以其聰穎機敏,能詩擅畫,又輕財重義,成為秦淮名妓。她往來于文人墨客間,尤與文士王稚登(字伯谷)最為友善。他們互相題詩酬唱,共賞樂舞,而畫藝上的切磋更是常貫于談笑間。馬守真擅畫花卉,尤以畫蘭之精、畫蘭之專而名揚江南,因此自號“馬湘蘭”。她的作品不太重視對蘭外在形態的細致刻劃,而重在寫出蘭的內存精神,聊以抒發心中之逸氣。《蘭竹石圖》扇中的蘭葉以不見線痕的墨筆一揮而就,迅速的行筆令葉面深淺有別,枯潤有致,在豐富了視覺效果的同時,張揚了蘭飄逸灑脫的物性。《蘭竹圖》扇同樣是幅賦予蘭竹生命動感的作品,作者在構圖上不是刻意經營,蘭竹隨勢而生,險夷互映。畫中的蘭、竹葉雖只繪三五撇,但它們皆翻轉有秩,富有表現力度,且彼此間承迎有情,互為襯托。故宮藏馬守真的作品還有:《蘭竹水仙圖》軸、《蘭花圖》卷、《蘭花圖》軸等近十件。
在畫蘭上與馬守真難分伯仲的是顧眉(1619-1664年),她字眉生,一字眉莊,上元(今江蘇南京)人。與寇白門、汴玉京、董小宛等秦淮名妓齊名。從良后嫁崇禎年間進士龔鼎孳為妾。她才貌雙全,精詩擅畫,通曉音律。故宮所藏其一卷《九畹圖》,是幅狀物不求形似,而幽蘭之天真浪漫的真實生動性,盡現筆端的作品。圖繪坡陀間幽蘭披佛偃仰,蘭花互盼呼應,蘭葉穿插映帶極合自然之體。
明代的薛素素,名薛五,字潤娘,號雪素。生卒年不詳。她是位相貌俊美,而于詩文、書畫、簫、弈、馬術、刺繡等方面又無所不能的江南名妓。她于繪畫上的造詣則更使她從容地走進文人們的筆墨酬答之中。她“尤工蘭竹,下筆迅掃,各具意態。雖名畫好手,不能過也”。故宮藏她的蘭竹作品有《蘭竹松梅圖》、《墨蘭圖》,《蘭石圖》、《蘭竹圖》等。通過這些作品,可略窺其蘭竹畫的特色:構圖上,她常把叢蘭、湖石等主體安排在畫面的左側或右側,然后以飄逸輕柔的蘭葉向另一邊做舒展的伸延,從而使畫面既充實又空靈。用筆上,信筆所至,不事雕琢;蘭葉往往一筆揮就,山石的皴法也是逸筆草草,這些都表露出作者的女俠氣質。施墨上,有濃有淡,墨分五彩,色調豐富多變化。除了創作蘭竹外,她還畫有少量的山水畫。故宮藏有一幅《溪橋獨行圖》扇,圖中山石在皴的基礎上,以水墨暈染,使之于風骨奇峭中包孕著秀爽清潤的雅逸美感。畫中人物雖小如寸余,成為點景人物,但因刻畫生動,有呼之欲出的動感,仍不失為畫面重點表現者。此圖同她的蘭竹畫一樣,無論從行筆施墨,還是從創作意境上,均顯示著文人畫的審美情趣。
本姓楊,名愛兒,字如是,號影憐。江蘇吳江人。早年曾為南京名妓,后歸“東林領袖”錢謙益為妾。她博考群籍,能書擅畫,與黃媛介為詩、畫密友。柳如是雖賦才情,但流存下的畫作甚少。故宮僅藏一幅山水畫,即《月堤煙柳圖》卷。在這幅尺寸不大的作品上,錢謙益以行書體工整地寫了一段跋文,記述了此畫的創作由來:在柳如是27歲時,錢謙益為她出資建成花信樓。柳登樓后即被樓四周桃紅柳綠的美景所感動,不禁觸景生情,趁興揮毫繪成此圖。因為它是作者在短時間內迅速勾畫出的寫生山水圖,運筆的線條較弱,物象造型亦不夠準確。但它帶有鮮活的自然氣息、生活氣息。作者在清新淡雅的設色中,成功地再現了江南溫潤的水鄉風貌。此畫作為女畫家所創作的現存的第一件寫生山水圖,在中國畫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特殊性。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