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1915年生于蘇州,是清朝著名的狀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代,原名潘妃。潘素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雖然父親潘智合是個紈绔子弟,母親沈桂香卻是當地有名的大家閨秀,她對于自己這個聰慧美麗的小女兒寄予了厚望。在潘素7歲的時候,母親就為她聘請了蘇州當地的名師…
2015-10-08亭亭然玉立在一瓶寒梅旁邊,長長的黑旗袍和長長的耳墜子襯出溫柔的民國風韻:流蘇帳暖,春光宛轉。董橋文章中寫有人看到潘素的作品驚嘆“怎么會畫得那么高古,莫非隋朝唐朝和兩宋的鬼魂都住他們家?”…
2015-10-08時間洗禮過的建筑,融入了滄桑,總有不同的味道。老上海的老建筑,純然的異國調調,但就像是老人臉上的皺紋般,鐫刻的都是曾經的流年。…
2015-10-07這些照片出自中國現代著名的攝影師,國民政府及中國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傅秉常先生(1896-1965)之手,因為他身份的不同,能讓他拍照的女子當然身份也不一樣,這里面不但有他自己的夫人,還有孫科的夫人藍妮,胡漢民的夫人等。…
2015-10-05關于徐來這一時期的歌舞生涯,王人美曾經回憶說:“徐來長得瑞麗、秀美,更難得的是心地善良,性格溫存。我記得她雖然唱歌聲音低啞,但跳起舞來姿勢很優美。她好像在歌舞劇里扮演過雨和露珠,身上掛著亮晶晶的珠子,很有點飄飄欲仙的味道……”…
2015-10-05即便是現在,老上海周邊的一些古巷里,依然可見月份牌。雖然畫面已變得老舊,那畫上穿旗袍,夾著美麗牌香煙的民國女人,依然能穿越70年的時空,襲卷而來,仿佛空氣里留有她們的胭脂香。 …
2015-10-04我花了很長時間尋找搪瓷杯。無奈地忽略掉那些被嫁接的、篡改的、粗糙的復刻版本之后,發現幾乎沒有可能找到一件與想象吻合的器物。那些在過去平常之極的東西,是停留在我年幼時的模糊記憶,它們至真而親切。然后,它們被有意無意地渲染和篡改,變成了符號,在大多數人的印象…
2015-09-25周鐵海的這個明星系列的形象素材來源于電影雜志。1990年代末,周鐵海在靜安區萬春街的工作室因為拆遷而遭毀滅。這時,他偶然發現鄰居廢墟里的一捆雜志。那是當時的《大眾電影》雜志。這批雜志中的明星照片,喚醒了1966年出生的周鐵海的青春記憶…
2015-09-25“我的外公是個自由職業者,是擦筆畫第一人。他畫的月份牌和廣告畫,當時在民間頗有名氣。外公思想開通,有個性,雖然靠畫畫維持一家的生計,但是他絕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趨附權貴,不為錢作假畫,一家人和諧自由。”…
2015-09-24秋雁老師早早就遇見旗袍,后因一次偶然與旗袍結緣。她感慨:“旗袍是唯一一種帶著禮儀要求的服裝。”現在她工作的重點在傳統技藝文化傳播,定期開設女紅技藝課程,教授怎樣做旗袍。她穿旗袍,畫旗袍,研究旗袍,收藏旗袍,宣傳旗袍,她的生活乃至生命都在為旗袍奔走。…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