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在杭州市靈隱街道,有一場讓人感懷的照片展——曬曬你的全家福。照片不多,十多戶家庭,30多張照片,大部分家庭只是曬出了最早的全家福和最近的一張全家福,然而看著看著,很多人都從看新鮮變成了回憶人生。有人說,看著這些照片就能明白到底時間去哪里了,…
1949年,夫妻倆抱著大女兒,拍下最早一張全家福。
1963年,這是第一張一家7口人都在的全家福。
上世紀80年代初,老兩口和女兒女婿們一起吃飯。
最近的一張全家福,已經有重孫子啦。
開枝散葉,這個詞最好的表達畫面,應該就是一張張的全家福照片了。
最近在杭州市靈隱街道,有一場讓人感懷的照片展——曬曬你的全家福。照片不多,十多戶家庭,30多張照片,大部分家庭只是曬出了最早的全家福和最近的一張全家福,然而看著看著,很多人都從看新鮮變成了回憶人生。
老底子,過年團圓才拍全家福
有人說,看著這些照片就能明白到底時間去哪里了,有人說,看著這些照片也好想回家去找自己的全家福,也有老人們感慨當年拍照片不容易,所以有全家團聚的機會一定會拍張全家福,現在隨時隨地可以拍照了,反而想不到要拍全家福了。
“老底子拍全家福,好像就是過年的時候比較多,一家人團聚,一起來拍張照片。現在過年拍全家福的人也還多的,還有就是搬家和結婚也是人到得最齊的時候。”靈隱街道負責收集照片的工作人員王媛媛告訴記者,“而且很多人家能拿出老的全家福照片,越老的照片一家人越齊整,但是最近幾年的全家福反而經常缺人,有時候有人出差了,有時候有人出去玩了。”她覺得,倒不是說人們團圓的概念減弱了,而是現在大家休假時期往外跑的機會多了。
我們挑了一戶人家,曬曬他們所能找到的所有全家福。聽照片里的兩位主角說說他們的“團圓故事”。
老照片上的每一點細節,回憶起來都是溫馨
戶主陳榮材,年輕時曾是全國勞動模范,今年90歲了。他的老伴黃壬子,靠著一雙手帶大了5個孩子,今年86歲。他們的家庭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
他們家最早的全家福照片,攝于1949年。彼時,陳榮材夫婦剛到杭州,還只有大女兒。“你看,這張照片里我還穿著旗袍,后來孩子越來越多,穿旗袍就不方便了,直接穿上下分開的衣服了。”
為了這張照片到底是在哪里拍的,老兩口還拌了嘴。老奶奶說:“是在虎跑拍的,女兒騎的就是虎跑門口的老虎。”老先生說:“不是的,是在岳墳拍的。”兩個人爭了幾句,最后還是老先生帶著老花鏡研究了好久,一錘定音:“就是岳墳,照片里有圍墻的。”
等到他們拍第二張全家福照片,時間的指針已經來到了1963年。“這是第一張我們夫妻和5個孩子都聚齊的照片,大概是老頭子的老朋友從福建來我們家玩,朋友帶著相機,就給我們拍了照。”黃奶奶回憶,“我22歲生了大女兒,29歲生了小兒子,前面4個都是女兒,小兒子出生的時候,社區民警比我們還高興。”
她撫摸著照片,陷入回憶中:“我一雙手帶大5個孩子,現在3個孩子都退休了,第三代里都有兩個結婚了,還有兩個要帶另一半上門,真的是個大家庭了。”
她還發現照片背后寫著攝于昌化新村,又回憶起了一個細節:“當時夏天很難熬,晚上洗完澡,我把孩子都背出門,在門口放一張席子,把孩子們都放在席子上乘涼。他們睡覺了,我就用扇子幫他們打蚊子,下半夜風涼,我再一個個把他們背進屋子。”
黃奶奶講這個細節的時候,陳老先生一直默默微笑著看著自己的老伴,然后對記者說:“我當時忙于工作,顧不上家,還好有她。”
最新的全家福照片,已經四世同堂了
上世紀70年代,陳老先生一家的全家福空缺,因為那時候,孩子們都陸續下鄉去了。
接著就是80年代了。孩子的孩子都陸續出生了。“這個照片應該是老三的女婿拍的,他喜歡拍照,買相機也早,當時相機都是傻瓜機。我們那時其實也沒有拍全家福的概念,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就很幸福了。”黃奶奶還特地指給記者看他們的衣服,“我和老頭子都是藍顏色的工作服,女兒女婿、兒子媳婦他們都穿得五顏六色了。”
老兩口接著翻出來一張大概是二十一世紀初的照片了,“這張照片應該是在小兒子搬家時候拍的,具體時間有點忘記了。”老兩口說,時間有點遠了,“應該還是三女婿拍的,你看我們都在做準備工作,給小孩子安排位置,哈哈,結果攝影師手快了。當時可能很可惜,覺得拍廢了一張照片,但是現在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黃奶奶笑瞇瞇地端詳著照片。
到了現在,手機、相機普及了,“拍照片隨時隨地想拍就可以拍,真的成了隨手拍,大家對一聚會就一定要拍照的概念反而淡了。”陳老先生找了找,最近的一張家人最全的照片就是一家人去富陽云頂山游玩的照片了。“雖然不是全家所有人都在,但是孫子都帶著媳婦來了,第四代也誕生了,哈哈。人丁興旺吧。”
聲明:《一戶家庭65年來的全家福 告訴你時間都去哪兒了》一文由傾城網(m.420040.com)網友供稿,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您對文章有異議,可發郵件到info@hercity.com處理!
63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