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專家黃嵐指出,清初和清中期的旗袍,袖口寬松肥大,下擺平直;晚清時期,袖口開始收窄,腰身也逐漸貼體;而到了民國時期,袖口收得更緊,出現了立領,腰部就更加貼近身體,女性人體的曲線美從旗袍的外表一覽無余。…
昨天,《旗裝雅韻——清代滿族服飾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專程前來參加開幕式的吉林省博物院研究員黃嵐昨天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講述了一段中國旗袍的歷史。由廣東省博物館和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主辦的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1月25日。
昨天記者現場所見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跨越300年的珍貴旗袍,既有清代早期吉林武二品將軍阿勒楚喀副都統家族女服,也有原藏在故宮的清中期乾隆皇帝的常服。
造型:由寬變窄凸顯曲線美
專家黃嵐指出,清初和清中期的旗袍,袖口寬松肥大,下擺平直;晚清時期,袖口開始收窄,腰身也逐漸貼體;而到了民國時期,袖口收得更緊,出現了立領,腰部就更加貼近身體,女性人體的曲線美從旗袍的外表一覽無余。
“一般人提到旗袍都會聯想起電影所見畫面,而當下西方人所說的東方旗袍,多數是指民國時期尤其是上世紀30、40年代的上海旗袍。可以說,這個時期傳統的旗袍造型已經被修改得十分精細,造型完美成熟,堪稱經典之作,以后的旗袍始終難以跳出該種廓形,只能在長短、胖瘦及裝飾上略作變化。”黃嵐指出,直到今天,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旗袍,實際上指的是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旗袍。
《旗裝雅韻——清代滿族服飾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即日起至11月25日
清代滿族服飾講座
時間:9月28日15:00
聲明:《由寬變窄顯曲線美 300年旗袍亮點在腰》一文由傾城網(m.420040.com)網友供稿,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您對文章有異議,可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處理!
63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