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作為一種服飾發展改良至今,堪稱經典之作。經過上百年的傳承、改良、繼承,吸收中西方服飾的精華之所在,使得旗袍在展現女性曲線美的同時,融入中國文化中特色的手工技藝,使中國旗袍造型日臻完美成熟,并獨具中國東方神韻與特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中國旗袍作為一種服飾所獨有的三種美感與魅力。
旗袍的婉約美
旗袍穿在女性身上,體現婀娜多姿的身段,加上袍裙包裹在身上,步子邁不大,只能小碎步走,配上優雅的手勢,扭動的腰肢,款款的前行,女性的柔美就表露無遺。就象水蛇舞動,柳枝飄過,古典婦女的婉約、清麗、內斂,實在精辟。外柔內剛也好,外剛內柔亦罷,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柔這一字是女人的專利,怎么著也要在骨子里透出那么一絲絲的柔,才為之精品。而旗袍實在是女性用來表現女人味的絕佳武器,或清純或嬌俏,或古典或性感,或大家風范或小鳥依人,或時代感十足或柔情似水,總之,旗袍的美有目共睹,令人叫絕。
旗袍的曲線美
著旗袍要求女性凹凸有致,該凸則凸,該凹則凹,太胖與太瘦都不適合穿旗袍,它特別適合東方女子的身材。因為東方女子身材嬌小,比起歐美婦女肥臀粗腰,要玲瓏精致得多。水桶腰、肥屁股,斷然穿不出旗袍的風韻來的。看過外國女子穿旗袍,或是肩膀過寬顯膀,或是手臂太粗顯壯,又或是腿太長顯得突兀,總之不盡完美,感覺不到旗袍特有的美感。《茍子·君道篇》日“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漢人喜歡細腰曲折如此可見。嬌細婀娜的女性,窈窕淑女,長期以來一直成為男權社會的審美傾向。直到唐代轉而喜歡豐腴滿滿,“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煙”。而旗袍含有此兩種遺風,使得女子更加窈窕搶眼、曲線玲瓏。旗袍的特點是上緊下松,這樣的設計正好顯現了東方女人的體態美,又巧妙地掩飾了東方女子體型上的不足。高而緊的立領,突出了中國女子精致的面龐,纖細的脖頸。而腰身處貼身的線條恰好隱藏了東方人稍窄的肩膀又突出了東方女人特有的圓潤。
旗袍的含蓄美
旗袍的高衩,伴隨著輕盈的步履,搖曳生姿,若隱若現,有時露出女性優美的大腿,有時又象裹了一層綢緞,飄飄渺渺,通過未知使人產生各種奇妙的想象,東方的含蓄、內斂發揮得極致,處處顯得精致、典雅、溫柔、飄逸,越發顯得神秘與高貴。旗袍看似密實,包裹著本應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經意地展現了所有能展示的。蜻蜒形的盤扣,像一把把小鎖,鎖住了身體上的幾處禁區,仿佛在莊重地告知異性:這里是禁區,但卻又明明白白地顯示著它獨特的韻致,無時不透露出女子身體的楚楚動人。
以上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旗袍做為一種服飾所獨有的三種美感與魅力。其實中國旗袍的獨具魅力遠不止于此,當中國旗袍融入了中國文化,那么相對于世界來說。旗袍說表現出來的中國神韻的魅力都是獨具的并且是獨有的。旗袍的魅力與神韻的詮釋其實就是中國文化,中國審美的具體體現。難道不是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