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是春天里必不可少的一種戶外活動,都說再宅也別宅春,可見春天的魅力是無窮吸引人的。
春光照射,梨花如雪綻放,純白的點綴是如此之美麗。經歷了冬的凌風飛霜,換來初春的悄然綻放,在這春天里成為梨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朵朵素白的小花朵,簇擁而放,并無爭奇斗艷之心,而是相依相偎的扶持而矗立。梨花飄然,淡淡的香氣陶熏人,清雅之感并不刺鼻,反而有一種置身大自然的心曠神怡的舒適。心很舒暢,能真正感受得到春天的腳步就這樣的近在眼前,不是虛幻的幻覺,而是一種踏踏實實存在的安心感。穿著白色的衣服,站在梨花樹下,遠看,與梨花融為一體,素白的芳香,醉人醉景醉時光。
憶及年少時光,自己并沒有多喜歡梨花,或許那時的自己腦子里面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很大認知的緣故,總是會忽視掉很多身邊的東西。現在想起來才發現,原來并不是那時的漫不經心,而是,腦子里面沒有意識到某一些東西。伴隨著年齡的增大,明白了自己喜歡什么,自己不喜歡什么,腦子里面的意識也逐步變得分明,卻也認知到,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懵然長大了,再也不曾經的那個小女孩了。
當我再一次站在家門前的梨花樹下的時候,心驀然有幾分惆悵之情。看著滿樹的梨花,心竟無語又無言,只是靜靜的站在那里,目光飄遠而恍惚,眼神是掩飾不住的空洞、迷茫。一眼望去遠處的田園,仿佛有一個黑洞在無限的擴大,不斷的伸縮,冷風吹過,眼神繼而恢復以往的平靜,卻是不落邊際。我的心是空寂的,無邊無際的空寂,腦子里圍繞的畫面,一波波跳轉,越動,反轉。
現在的我,毫無疑問是很喜歡梨花的,至于原因,那恐怕就得歸咎到唐詩里面去了。在唐詩里面,我了解到了梨花,并且后知后覺的喜歡上了梨花。千百年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的筆下生出一首首梨花詩梨花詞,足以表明,梨花的美,不單單只是外在的美,更多的是一種人文精神上的美,也唯有梨花的與眾不同的靈魂美才讓它直至蔓延到如今。在現代,梨花依舊是文人墨客、詩人畫家筆下必不可少的題材之一。雖然梨花并不是什么名貴花種,它不如牡丹的富貴之不凡,它沒有梅花的傲骨之風,沒有蘭花的君子之氣,沒有菊花傲然挺立之氣節,但還是掩蓋不了它特有的氣質與獨到的美麗。
在我的心中梨花是最為纖塵不染的花,喜歡梨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些梨花承載了我過去的一些記憶。我知道我的記憶在逐漸退化,當初陪我站在梨花樹下談笑風生暢心而談的人,已經在我的生命中失去了原有的溫度,你早已遺忘了我,而我也會把你給肅殺在我的記憶中。我明白總有一天,那段記憶會徹底消失在我的記憶中,只是那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有一些人,走著走著,目光遠了,心遠了,人也就遠了,靠不近,即便是近在咫尺,也只有遠在天涯的淡漠疏離感。不是沒想過再見時的狀況,就算真的有那么一天能面對面的站在那里,我想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擦肩而過。對于死了的東西就應該理智的徹底清除出自己的生命中,別人不留念,那么自己也沒必要去緬懷。
春天很美,春天的梨花是最為動人心弦的花,只是梨花再美終有凋謝的一天。生命的短促不是由人能決定的,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還是會落盡,有開,必有落,人難決,人來人去人忘,人難定。梨花落,落空了一切,就像那已悄然遠去的人和事。春風幾度吹落花,落花翩然向天處。了然瞑目,曾經站立的人再也回不來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花落成泥春未央,梨花來年依舊開。人面映花何處尋?唯道曾經也惘然。說不出的悲戚,不如不說,煙消云散之際,如風過也灰飛煙滅,所有的過往也只是過而便忘,黃粱夢一場,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春天還會再來,梨花還會再開,而我的故事還在繼續中……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