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防曬,年年仍然被曬黑。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防曬,并不僅僅是涂一次防曬霜那么簡單,它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真相。想做個陽光美人,卻在夏天之后一點痕跡都不留嗎?快來看看這些防曬真相吧!
防曬真相一:陰天、久居室內一樣要防曬
有過親身體會的人都知道:即使不見陽光,沒有任何防護的皮膚一樣會在漂流后被曬得又紅又黑。為什么會這樣?
這是因為,紫外線既包含長波紫外線(UVA),又包含中波紫外線(UVB),二者的穿透力和強度各有差別。晴天時,UVB的強度很高,對皮膚的傷害很大,而在陰雨天及室內,UVB無法穿透云層和玻璃,影響就會大大減弱。但與此同時,UVA卻能穿透厚厚的云層和絕大部分的透明玻璃,若不重視防曬,皮膚一樣會有曬黑、曬傷之虞。因此,即使在陰雨天或室內,大家也要提防UVA的侵襲。
防曬真相二:導致肌膚老化的元兇,其實是更為隱蔽的UVA+!
防曬的普及,恐怕隨便一個人都能舉出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UVB使皮膚在短時間內曬紅、曬黑,UVA則是可怕的陽光殺手,讓皮膚老化。不過這都還是以前的認知。今年,P&G Tech Beauty Tech 的科學家發現,UVA可以進一步分成UVA和UVA+。UVA+就是指波長更長、穿透力更強的UVA,在真皮層穿透更深,對肌膚的破壞直搗細胞DNA!
同時,科學家們還分析了目前市場上188種防曬產品抵擋光譜紫外線的效果,其中82%的產品宣稱能夠抵擋UVA,然而分析結果表明僅有56%的產品能夠抵御波長較長的UVA+!可見,能夠同時抵抗多種UV、尤其是對抗危害最大的UVA+的產品才是最有效的防曬選擇。
防曬真相三:最強大的紫外線,其實出現在最放松的涼爽時分
盡管我們都知道一年四季都要防曬,可是很少有人深究其中的道道,日照減弱自然就放松了警惕。其實,這就是關鍵在于,紫外線是不會發熱的!拿爬山來說,越往上,山風越涼,甚至感到寒冷,但這時的紫外線卻異常強烈。也就是說,每往上1000米,紫外線就增強10%。又如在位于海拔較低的海邊時,卻因為水面的反射作用,紫外線會很快達到極強的程度。所以不要因為待在涼爽的地方不發熱就忽略防曬,尤其是陰天,紫外線比我們所能感知的強大得多。
防曬真相四:5000小時的“陽光本錢”,其實在20歲就打了對折
從出生那天開始,每個人的皮膚都會獲得一筆“陽光本錢”--皮膚天然的防曬能力。所以,小時候哪怕曬黑、曬傷,我們也會很快回復過來。但是這筆財富是有限的。科學家做過一個極限實驗,普通人曬5000小時就會引起皮膚癌,而且這個日曬時間不僅僅是指夏季陽光的暴曬,也包括日常所有與陽光的接觸。更要命的是,我們皮膚的記憶系統會記錄每次陽光對皮膚的傷害程度,并逐漸累加。
隨著暴露在陽光下時間的增加,皮膚中的“陽光本錢”也逐漸被消耗,最終將無法保護皮膚。研究進一步發現,一般在20歲的時候,就會消耗掉50%的“陽光本錢”。由于個體的差異,每個人皮膚中陽光本錢消失的速度各不相同,不過從我們20多歲開始認真護膚起,基本上“陽光本錢”就只剩區區2500多個小時了。
防曬真相五:涂抹防曬品要足量
“防曬”對你來說一定不是一個陌生的護膚觀念,但許多女性只在七、八月才注意防曬,目的只是為了防止曬黑,有的人甚至認為防曬產品是“油膩、搓泥、科技含量低”的代名詞。如果你也這么認為、如果你還沒有開始365天每天做好防曬,那么真應該好好升級一下自己的防曬IQ了。
無論陰晴雨雪,如果你每天都堅持涂抹帶SPF的防曬產品,那么恭喜你,你做對了防護UVB(導致肌膚曬傷的元兇)的第一步。不過,涂了SPF30的產品就能保證防護效果與產品標識一致嗎?
前提是你在一平方厘米的皮膚上涂足兩毫克的防曬產品。但消費者使用習慣調查顯示:一般女性在一次使用時因用量都只有0.5毫克每平方厘米,因此,防護效果往往只能達到防曬產品中所標識的1/3甚至1/4。
防曬真相六:防曬品重涂抹手法和防過敏測試
防曬產品一般分子比較大,如果硬是使用揉搓的方法把它們擠進毛孔,既容易產生“搓泥”的現象,也會堵塞毛孔,反而降低了防曬的效果。因此,正確的方法是,取足量的防曬產品在指間或者手心,輕輕暈開后在臉上或身上輕拍直到均勻。注意要由上而下順著毛孔生長的方向輕拍,才能更好起到防曬作用。
盡管優質的防曬產品是很少引起肌膚敏感的,但仍不排除有些特別敏感的女性會對高指數的化學防曬產品過敏,因此在購買前,最好還是在手腕內試用一下,十分鐘內如果沒有出現紅、腫、癢、痛的現象,那就可以放心使用了;如果有反應,可以試用比此防曬系數低一個倍數的產品,如果還有過敏反應就應該放棄。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