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電影用特殊的視角詮釋生活的喜怒哀樂,逐漸走進我們原本單調的精神世界。而電影票,從一個側面,見證了我們每一個有電影相伴的日子,成為我們記載人生、觸摸似水年華最直接的載體。
對于很多出生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孩子來說,都有過搬著自家小板凳,到村里的空地或者街道活動中心看露天電影的經歷。對于流動電影放映來講,沒有固定的電影院,也就無所謂電影票,無所謂“持票進場”、“對號入座”。不過,那個在上面坐著還不老實的小板凳,總是承載了太多童年觀影的美好回憶。
當流動電影放映淡出視線,生活的這座城市漸漸有了它的第一家電影院,父母單位能夠發電影票,或者學校組織集體看電影,則成了枯燥的學習生活之外,最大的奢望。那時候,團體票占了電影票房的大部分,零售票很少,影院門口常常排起長龍,還有人專門在影院門口等退票,甚至還出現了最早的“黃牛黨”。為此,有些影院想出了預留零售票或開演前半小時售票的轍。在對團體票的盼望中,在為零售票而排隊時,學生時代轉瞬即逝,而那張糧票、公交車票一樣大小的電影票,早已丟失在風里。
走上工作崗位后不斷忙工作、奔生活,兜里的鈔票越來越多,留給電影院的時間卻越來越少。身邊的這座城市不知不覺中多了很多家電影院,電影院里也早已不是動一下就嘩啦啦響的硬板椅,忙碌的人們,卻早已沒有了等候在售票大廳排隊長龍里的耐心。
快捷時尚的都市生活,改變了青春中肆意奔放的我們。網票網等電子商務平臺也在傳統的紙質電影票消費模式上撕開一個大口子——在線選座,拒絕排隊;優惠票價,拒絕浪費;精彩影訊,拒絕落后;網上支付,拒絕現金;自助取票,拒絕人工——新時代的“五好”觀影生活,總算讓享受現代生活的人們,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內心對電影的那份摯愛,無限地接近那份因為電影才有的純真與樸實。
發表評論